微信号:Aladedalu
没想到刚送走了“合瓜人”,这几天的朋友圈却又变成了“求码人”的聚集地。一夜之间,一款需要用户之间通过邀请制传播使用的社交软件Clubhouse火了。
它有多火?
这个应用背后只有一个2个人的制作团队,这个应用是去年3月推出的,但到了5月,估值已经超过1亿美元,9个月后,今年1月它的估值已经暴涨到了10亿美元,是名副其实的独角兽公司,而作为一款需要用户之间相互邀请的应用,它的用户数量也在过去1个月内实现了100万到200万的翻倍增长,这也是从来没有先例的。
如果有不了解Clubhouse的朋友,我尽量用简单地科普一下它的玩法。
这是一个用户之间可以实时互动的网络聊天室,它提供的功能非常有限,不支持打字,也没办法发表情包,所有用户的互动都是用“话疗”完成的。它的玩法很简单,主持人可以发起一个话题建立一个房间,对话题感兴趣的用户可以点击加入,一个房间最多支持5000人。
但在房间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畅所欲言,只有被主持人认可的嘉宾可以发言,房间里的其他听众可以旁听,听众如果想要发言,也可以举手申请成为嘉宾,之后提问或发言。
但对于国内用户来说,想要用上Clubhouse门槛非常高,首先你必须得是IOS用户,因为现在安卓版还在谷歌商店进行审核;
其次每一个用户都得要“人在美国,刚下飞机”,因为国区APP STORE没有下载渠道;
最重要的一点是,现在的Clubhouse采取的是邀请制,需要对应用进行深度体验,才能邀请其他用户加入,而且1个人初始只能邀请2名用户加入,邀请过程还必须通过通讯录才能进行。
▲当然,也可以直接花钱买邀请码
如此高的门槛,可以说给许多网民营造了一种Clubhouse非常有逼格的神秘感,以至于让很多人都忘记了,自由出入的语音聊天室其实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。
年代比较久远的产品有9518聊天室,往近了说,玩家们对于国内的YY和国外的Discord肯定也不会陌生,而为Clubhouse背后的音频服务商声网,就曾经给YY做过技术支持。
所以很多人都说Clubhouse的成功是吃到了疫情封锁带来的社交红利,再加上Clubhouse的功能并不复杂,网上甚至有程序员朋友开始挑战72小时内还原一个Clubhouse。
只不过,和其他以功能吸引用户的应用不同,复制Clubhouse的代码技术门槛并不算高,想要复制它的成功,却没那么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