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号:Aladedalu
关于游戏能不能被称为“艺术”这个话题,近几年一直被频繁提起,这本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,笔者自认才疏学浅驾驭不了这么高逼格的主题,就一直没敢动笔。但是由于最近刚刚过去的“精神毒品”事件;以及和长辈对于游戏行业的讨(ai)论(ma)令我感慨颇多,先是感慨操盘手不愧是操盘手,后是感慨幸亏出了家门不用挨揍,所以这次斗胆提笔,讨论一下这个饱受争议的话题,文中如有论述不周之处,还请谅解。
(阅前提示:本文全部内容均为笔者个人观点,仅为了表达和探讨,不具备任何权威性,您看了图一乐就行。)
还讨论艺术?你配吗
想要探讨游戏是不是艺术,首先要先给艺术下一个定义,对于艺术的理解每个人都各有不同,这要是争论起来非得掐架不可。我自己肯定是不配给艺术下定义的,那么我们干脆就用网上搜到的对于艺术的定义吧。
从百科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总结出,想要被称为艺术,需要具备以下两点:
1:需要借助现实中的媒介。
2:通过一种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(形象、氛围)来表达实际上本就存在的东西(现实、感情)
另外,艺术还有一个要素:要有典型性。
如果上面这些还不够,那就再加一些其他权威一点的。两百年前黑格尔曾将艺术的发展排列为:建筑——雕塑——绘画——音乐——诗歌。而目前人们普遍公认的八大艺术为:舞蹈、建筑、戏剧、电影、文学、音乐、绘画、雕塑。
由此可见,艺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。
整这些弯弯绕干啥,直入主题吧
再来说游戏,知道了艺术的定义,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,早期的游戏比如围棋、麻将、纸牌或者丢沙包、蹴鞠等基本都不能称为艺术;因为他们虽然在现实中有媒介,却无法完成表达。但有一种早期游戏是例外,这个游戏我想无论老幼基本都玩过,那就是“过家家”。
过家家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RPG游戏了吧,应该也是最早的具备表达能力的游戏,它能通过一些道具和规则,让哪怕连话都说不利索,大字不识一个的小孩子,成为父母、将军、帝王甚至是神明。然后将自己的意识代入其中,去思考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我想肯定会有人在这看似幼稚的游戏里,开始了自己人生中对于哲学问题的第一次思考。
那么游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艺术真正产生联系了呢?是从电子游戏被制作出来之后。过家家虽然具备表达的能力,但未免过于低幼了一些,表达能力过于贫瘠了一些。即使RPG游戏发展到了DND(龙与地下城)那么复杂的阶段,其表达能力依旧不太够。它确实有产出艺术作品的可能性,但不会有人去刻意去将两者联系起来(这么来看我确实够奇葩的),直到电子游戏的产生。
玩个游戏还上升到哲学层次了?游戏有啥好的
作为媒介,电子游戏相比于其他艺术的表现方式更为复杂,或者说高了一维度。这个高维并不是说游戏比其他艺术更好,而是指游戏是由多种其他艺术组成的。目前公认的八大艺术里,戏剧和电影相对于其他几个更早期的艺术形式也是如此。戏剧里包含了文学、舞蹈、绘画和音乐;而电影则包含了戏剧本身的同时,还加上了“镜头语言”等电影特有的元素。或许可以在这里不负责任的说:没有镜头语言的电影,就是被制作成了胶片的戏剧。
而电子游戏,在包含电影的同时,还有着电影无法拥有的参与感,游戏中的互动性相比于戏剧和电影高了不止一个层次,而且我相信,目前人们对于电子游戏领域的开发还只是冰山一角。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,或许有一天,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了重大突破,那是不是就可以创造一个游戏世界,将人工智能加入其中……这是什么?这是《创世纪》啊。
(下文摘选自某虚拟世界的《圣经》)
【创 1:1】起初 程序员创建了新项目。
【创 1:2】项目是空虚混沌,渊面黑暗; 程序员的手指运行在键盘上。
【创 1:3】程序员写:“要有主函数”,就有了主函数。
事实上,曾经的电影也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之后,其艺术性才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,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部分西方知识分子仍然不承认电影是艺术,那个时代距离电影的产生已经过去了近百年,距离卓别林先生的逝世也已经过去了快20年了。而电子游戏发展至今不过五十年的光景,想得到社会主流人群的接受,电子游戏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。
别啰嗦了,下结论吧
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,回归到最初的问题,游戏究竟配不配被称为第九艺术?配,但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配。就像文学里既有《红楼梦》《神曲》也有你现在正看的这篇“杂文”,绘画里既有《清明上河图》《蒙娜丽莎》也有我的随手涂鸦一样,游戏里既有《极乐迪斯科》《死亡搁浅》《风之旅人》《无声狂啸》这种艺术成分很高的作品,也有堆成山的垃圾氪金游戏。
关于游戏能不能被称为“艺术”这个话题,近几年一直被频繁提起,这本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,笔者自认才疏学浅驾驭不了这么高逼格的主题,就一直没敢动笔。但是由于最近刚刚过去的“精神毒品”事件;以及和长辈对于游戏行业的讨(ai)论(ma)令我感慨颇多,先是感慨操盘手不愧是操盘手,后是感慨幸亏出了家门不用挨揍,所以这次斗胆提笔,讨论一下这个饱受争议的话题,文中如有论述不周之处,还请谅解。
(阅前提示:本文全部内容均为笔者个人观点,仅为了表达和探讨,不具备任何权威性,您看了图一乐就行。)
还讨论艺术?你配吗
想要探讨游戏是不是艺术,首先要先给艺术下一个定义,对于艺术的理解每个人都各有不同,这要是争论起来非得掐架不可。我自己肯定是不配给艺术下定义的,那么我们干脆就用网上搜到的对于艺术的定义吧。
从百科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总结出,想要被称为艺术,需要具备以下两点:
1:需要借助现实中的媒介。
2:通过一种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东西(形象、氛围)来表达实际上本就存在的东西(现实、感情)
另外,艺术还有一个要素:要有典型性。
如果上面这些还不够,那就再加一些其他权威一点的。两百年前黑格尔曾将艺术的发展排列为:建筑——雕塑——绘画——音乐——诗歌。而目前人们普遍公认的八大艺术为:舞蹈、建筑、戏剧、电影、文学、音乐、绘画、雕塑。
由此可见,艺术也是在不断发展的。
整这些弯弯绕干啥,直入主题吧
再来说游戏,知道了艺术的定义,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,早期的游戏比如围棋、麻将、纸牌或者丢沙包、蹴鞠等基本都不能称为艺术;因为他们虽然在现实中有媒介,却无法完成表达。但有一种早期游戏是例外,这个游戏我想无论老幼基本都玩过,那就是“过家家”。
过家家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早的RPG游戏了吧,应该也是最早的具备表达能力的游戏,它能通过一些道具和规则,让哪怕连话都说不利索,大字不识一个的小孩子,成为父母、将军、帝王甚至是神明。然后将自己的意识代入其中,去思考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我想肯定会有人在这看似幼稚的游戏里,开始了自己人生中对于哲学问题的第一次思考。
那么游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和艺术真正产生联系了呢?是从电子游戏被制作出来之后。过家家虽然具备表达的能力,但未免过于低幼了一些,表达能力过于贫瘠了一些。即使RPG游戏发展到了DND(龙与地下城)那么复杂的阶段,其表达能力依旧不太够。它确实有产出艺术作品的可能性,但不会有人去刻意去将两者联系起来(这么来看我确实够奇葩的),直到电子游戏的产生。
玩个游戏还上升到哲学层次了?游戏有啥好的
作为媒介,电子游戏相比于其他艺术的表现方式更为复杂,或者说高了一维度。这个高维并不是说游戏比其他艺术更好,而是指游戏是由多种其他艺术组成的。目前公认的八大艺术里,戏剧和电影相对于其他几个更早期的艺术形式也是如此。戏剧里包含了文学、舞蹈、绘画和音乐;而电影则包含了戏剧本身的同时,还加上了“镜头语言”等电影特有的元素。或许可以在这里不负责任的说:没有镜头语言的电影,就是被制作成了胶片的戏剧。
而电子游戏,在包含电影的同时,还有着电影无法拥有的参与感,游戏中的互动性相比于戏剧和电影高了不止一个层次,而且我相信,目前人们对于电子游戏领域的开发还只是冰山一角。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,或许有一天,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了重大突破,那是不是就可以创造一个游戏世界,将人工智能加入其中……这是什么?这是《创世纪》啊。
(下文摘选自某虚拟世界的《圣经》)
【创 1:1】起初 程序员创建了新项目。
【创 1:2】项目是空虚混沌,渊面黑暗; 程序员的手指运行在键盘上。
【创 1:3】程序员写:“要有主函数”,就有了主函数。
事实上,曾经的电影也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路程之后,其艺术性才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,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部分西方知识分子仍然不承认电影是艺术,那个时代距离电影的产生已经过去了近百年,距离卓别林先生的逝世也已经过去了快20年了。而电子游戏发展至今不过五十年的光景,想得到社会主流人群的接受,电子游戏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。
别啰嗦了,下结论吧
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,回归到最初的问题,游戏究竟配不配被称为第九艺术?配,但不是所有的游戏都配。就像文学里既有《红楼梦》《神曲》也有你现在正看的这篇“杂文”,绘画里既有《清明上河图》《蒙娜丽莎》也有我的随手涂鸦一样,游戏里既有《极乐迪斯科》《死亡搁浅》《风之旅人》《无声狂啸》这种艺术成分很高的作品,也有堆成山的垃圾氪金游戏。
显示全部
收起